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女生耽美>古将军山> 第八章 北平求学多艰难 毕业返乡曲折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北平求学多艰难 毕业返乡曲折路(1 / 2)

北上求学,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收到一笔年画稿费,但却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到达北平。

一路上曾在南京金陵中学短暂教学美术,总算度过了食不果腹的艰难时刻。

到了北平,不久文藻顺利考入北平艺专学习,成为内江县乃至资州区域最早的美术专业科班出生的大学生。

由于长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进入政治氛围浓厚的北平后,尧文藻积极投身革命的洪流中去。

国民军发动首都革命时,文藻组织敢死队,因其武艺高强,又因其才智过人,遂被选为北平大学生联合界选为护卫孙中山先生的敢死队队长。

文藻英姿勃发,率领学生队伍前去火车站迎接护卫孙中山,这是尧文藻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并护卫孙中山先生。

近距离接触孙中山先生,尧文藻倍受鼓舞。孙中山先生鼓励文藻并同学们一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们仍需努力。并题写“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赠予文藻。

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自鼓励,文藻对革命充满信心,文藻决定献身革命事业,为创造崭新的中国努力奋斗。

1924年,《世界日报》成舍我社长,聘请文藻与姚宗贤出版石印画报。这是国内第一份画报,每日随日报发行,共四版,包括时事、小说、美术、讽刺等。姚宗贤任文字编辑,文藻负责绘画和版式设计,每次配插图四幅。由于画报题材相当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绘画内容也异常丰富。文藻利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一个又一个的新闻镜头:军阀横行暴政下的“老北京城”、“崇文门城楼上的外国炮台和士兵”,“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挣扎求存的百姓”……他用心剪裁,着力刻画,让这些人物和事件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通过这份画报,他把民族自信心,民族危机感植入了更多中国人心中。他在画报约稿了半年,每月可得十多元稿费,就这样,藉以维持自己在北平的清贫的求学生活。

秋后的一天,文藻和邓鹤皋到北平大学第一院基层一教室参加党团员大会,在近百人的会场里,文藻有幸见到内江县立中学堂的谢独开,以及乐至人陈毅、重庆酉阳人赵世炎等人。他乡遇故知,大家都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能够聚在一起感到分外高兴。

就在这次大会上,文藻终于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同志。1918年底,还在内江县立中学堂读书时,他就读过李大钊撰写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的“赤色”文章,就梦想有朝一日能亲耳聆听这位革命者的演讲,而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李大钊的演讲,在文藻心中留下久久的红色印迹,在往后一生,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身陷囹圄,文藻对党对人民热爱的信念却从未消失过,文藻共产主义信念坚如磐石,日月可鉴!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古老的北平,古老的中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消息传到北平艺专,文藻等青年学生无不悲痛万分,痛悼中国民主革命失去了一巨擎旗手。

社会各界名流、国内外社会贤达人士均来吊唁,唯独北洋军阀执政府总理段祺瑞假托前来,此举令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义愤填膺。文藻在《世界日报》上用一个整版画了双靴子,题云:“靴子在作怪吗?”学仿徐文长诗句“沉香亭内靴内祟”暗讽当朝政府丑恶嘴脸。

是年8月,一位领袖被暗杀,对手手段之卑劣,手足残杀之暴行,世人震惊。文藻悲痛之余,再作漫画一幅戴钢盔穿铁甲的巨人,题云:“你杀得死吗?”狠狠地鞭挞了这一恶行。

文藻的画笔,无情地揭露了北洋军阀的丑恶嘴脸。毛锤破天晓,他的画笔,犹如寒光闪闪的利剑,刺破天穹,迎来新的曙光。

由于时局动荡,北洋军阀政府克扣学校经费,致使文藻不能正常学习美术,老师也纷纷离职远去。不得已,同学们只得自己组织起来相互学习。尧文藻辅导同学们练习山水画,李苦禅辅导同学们练习飞禽走兽画法,王雪涛辅导同学们练习花鸟技法……

在1925年初,教育总长辞职,由章士钊接任。文藻和学生会代表去教育部申请北平美专复学。章士钊答应可予恢复,但必须经考试筛选重新编班。

闻此消息,全校欢腾。考试后学生上榜三百多名,文藻随二届各系优秀学生升入一届。这年秋天开学时,学校聘用林风眠为校长,闻一多为教务主任,萧厔泉为中国画系主任,中西画系还分别聘请了日本画家松山、法国画家齐提尔、蒙治等外教。一时名师云集,学风再次大振。

这个学期,社会活动和学生会工作相当繁忙,但文藻对绘画的热情日益高涨。只要一有空,他便一头扎进北大画学研究会,悉心观摩名家字画,努力博取众家之长,并从导师们精辟独到的评赏中汲取营养。胡佩衡导师善画南宗山水,笔墨温润,鸿蒙之气,注于笔端;前清画院刘广钰导师画王石谷派山水,笔走鸿钧,墨开鬼斧,峰峦壁峭,气朗神清。

文藻把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