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买卖,没有杀人越货,愿意趁此机会赎罪,建一份功业。
于是,叶凉臣便做主把人全部收了,就那五万兵马还一半老弱病残,人家都是自带粮草上门了,这还能不收。
叶凉臣给这两万人独立编了名号,叫长义军。
长义军来了之后,根本不把樊轲放在眼里,只听叶凉臣的话,有损他监军的颜面,这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这不是挺好的吗?我越国百姓能够如此热血主动投军,他还有什么好说的,真是胡闹。”
之前兵马损失过重,他本就上奏朝廷要招兵买马,同姜国之战也不知要拖多久,这长义军虽然只有两万人马,但多少也是人啊!
赵集只说叶凉臣以后有什么决策尽管去做便是,那樊监军便交给他来应付,毕竟不过就是个挂名的无用之人罢了。
叶凉臣官职虽然只是一个五品的宁远将军,但在赵集的保举之下,也就实际成了军中说一不二之人,虽然屡次有人不服,但在几次作战反击之后,也再无人敢有异议。
叶凉臣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和季延的多次交手之后,就将之前丢了三座城池全部夺回,自他来了之后,越国军队便多次大胜,势气大增。
姜国军队节节败退,一直退到越国境外,军中忽然就出了内乱,多名大将不见了踪影,就连军师季延也不知所踪,最后,姜国军队就像打乱的一盘散沙一般不堪一击。
越国这边连连捷报入京,也没打算乘胜追击了,毕竟再出去就是狼蚀部落,地形复杂,险象环生,得不偿失。
于是,叶凉臣收到京都传来的圣旨让他们班师回朝。
之前,赵集已经先收到风流云的圣旨带了一部分人先行回去了。
叶凉臣虽然觉得姜国之事有蹊跷,不应该就这么草草收兵,但是他收到风严已经醒来的消息,他也该回京了,其一是穷寇莫追,其二他也不是真的要为了风流云镇守什么疆土,他利用自己替他御敌,自己也已经将所有的势力由暗转明。
如今的长义军就是郑阳一直以来屯下的兵马,后来陆续扩大也有了五万人,这五万人只受他号召。
郑阳也在后来再次投了军,如今已经是叶凉臣手下接管长义军的副将。
叶凉臣还能通过旧的玉山令号召两万兵马,他们蛰伏十来年,惯是混迹于市井之中,如今也安顿在越安城外。
风严醒了,叶凉臣只等到时候将他没死的消息传递出去,风流云必会派人继续灭口,到那时风严若是将风流云的种种罪行昭告天下,那他这皇位还坐得成吗?
但是在叶凉臣带人班师回朝的途中,樊轲忽然说前方山道出现了雪崩,大军要绕道而行,他告诉叶凉臣不如从夷县走,也不过多个三五日。
叶凉臣营帐之中,郑阳抓住了樊轲试图送走的信鸽,打开看之后,竟然是写给宫里人的,说是一切顺利几个字。
“凉臣,昨日我亲自跟了出去,的确是樊轲派人去毁了必经的山道,若听了他的话,谁知他前面有什么等着咱们呢,莫不是风流云真的存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心思?”
郑阳毕竟跟过风流云一段时间,但当真的对叶凉臣赶尽杀绝之时,心里的反意也越发的浓厚,倒是更加理解李筠的心思了。
叶凉臣一直在想着到夷县几个字,之前阿榆跟他说的梦中险境,看来是真的应验了。
风流云,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了。
不久之后,宫中收到消息,大军绕道夷县,途经垢河,行至冰面之时,冰面坍塌,叶凉臣坠入河中,垢河周围出现小股姜国士兵,冰面之下另有刺客,一时之间血流成河,事后打捞上来时叶凉臣身上中了数刀,已经死了。
按理说也不应该有事,但据说之前打仗之时,身上受了重伤一直未来得及愈合,坠河之后伤口浸水复发,这才不敌。
走这条路上樊轲提议的,当听到叶凉臣死了的时候,他立即就要跑路,但是被长义军里的人给抓住,一怒之下给杀了。
跟着叶凉臣回来的除了长义军,还有一部分赵集留给他的两万人,一路上早就跟叶凉臣有了感情,叶凉臣就这么死了,竟然没有一个觉得不应该杀樊轲,甚至觉得杀了他都不够泄愤。
明明已经打了胜仗回来了,叶凉臣就这么死了,人人都心生不平,杀红了眼一般把那些周围的姜国刺客全部歼灭。
郑阳故作哀伤的将“叶凉臣”的尸首装在灵柩里,带着大军再次绕道往京都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