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蜀臣> 第128章、吾往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吾往矣(1 / 3)

陇右四塞险要,大致叙罢。

姜维又给郑璞拱手致意,含笑谦逊道,“在下妄言郑参军之谋,如若有不妥之处,还竟参军海涵。”

郑璞亦然回礼,笑颜潺潺,“伯约一语中的,焉有不妥邪?”

倒是在侧的关兴,因近些时日一直在丞相左右,已然与姜维颇为熟稔,便出声周旋二人的生分客套,“伯约莫多礼,子瑾为人一心允国,以国事共论,他绝无指摘之言。”

言罢,便先给丞相行了一礼,方目视向朗而道,“向长史,我近日皆在军中协助调度之事。是故亦知,今陇右各部甲胄刀兵等辎重多有结余。只需巴蜀之地粮秣转运无有,仅是守御逆魏来袭,倒不需要担忧军资用度不足。”

“善!”

闻言,向朗连连颔首,捋胡而笑,“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他无有异议,次席的姚伷不等丞相催声,续而问言,“子瑾之策,我本无有置喙之处。仅是‘国商’之事还需谨慎之。以蜀锦物人口,如若传扬出去,恐有损我大汉信义。”

“姚掾之虑,乃金玉良言也!”

轻轻颔首,郑璞含笑而道,“我作书一时心切,以至思虑不周。今得姚掾提醒,不若拾遗之。如我母家阿舅,家中世代走汶山郡行商逐利。若丞相首肯,我可让阿舅转走南中商路,代为行此事。”

“子瑾为国之心,不囿与家门矣!”

郑璞话落,姚伷尚未开口,主位的丞相便叹息出声。

亦然摆了摆手,“此事我自有所决,子瑾不必传声与家人。”

“诺。”

连忙拱手,郑璞恭声而应。

随即,便将目光投去列居右侧末席的诸葛乔,静候他无有疑异。

“呵呵~~~”

见郑璞投目而来,步入此厅方知所议何事的诸葛乔,便冁然而笑,“郑君,我有一疑。方才郑君言‘益州固本’之策有三,今为何仅叙其三邪?”

呃.........

此话方落,郑璞便脸色微微一僵,一时无有言辞作答。

而相府长史向朗闻言,便垂眉耷目,老神在在。姚伷则是眼眸隐晦的闪了闪,亦然默不作声。就连位居丞相后侧的记室王山,执笔之手都微微抖动了下。

方才还言笑晏晏的议事厅,骤然间静寂无声,针落可闻。

“咄、咄、咄......”

一阵以指叩案几之声,从正席之上传出。

只见丞相正垂首目视着案几上的布帛,音容淡淡,“子瑾‘益州固本’之策其三,我已有定论,不在今日议事之内。伯松若有疑,待得了闲暇,可自行寻子瑾问之。”

“诺。”

亦让诸葛乔心中一凛,连忙拱手而应。

待视线对上了,素来与他交好的关兴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心方有所悟。

不可与众口议者.......

郑璞的其三,恐是针对益州豪强大户之事了。

“既然子瑾之策,诸君已无异议,便不做别论。”

少时,丞相一锤定音,又目顾向姚二人嘱咐,“巨达归去后,便着手理出此策的轻重缓急吧。子绪,巨达兼领天水琐碎事务,分身乏术,你佐之时可多操劳些。”

“诺。”

向姚二人得言,连忙应下。

而丞相轻轻颔首后,又只手在案几上挪动着布帛。

待定目过完,出声言道,“子瑾的‘拾遗’之策,利大于弊,可行之。‘移风易俗’之论,不可操之过急,待陇右安稳后,再行之吧。至于‘夺人心’之说.......”

言至此,丞相顿住话语,只手捋胡蹙眉,陷入沉吟中。

少时,方微不可闻的笑了声,“罢了,便依子瑾之言吧。我遣人将谯允南调任来陇右,子瑾私下谓之即可。”

然也。

郑璞所谏之言,非止于“固本益州”。

如“拾遗”之策,其一乃是请朝廷设立“拾贤馆”。

因郑璞此番归去汉中时,见先前进言的“筒车”,已然被匠作署造了出来,且投入使用,引水灌溉效果颇佳。

且又见“元戎弩”的投入使用,对魏军的遏制效果。

本就无有门第之别的郑璞,便心有所思,本着集思广益的念头,请丞相以大汉朝廷名义,向黎庶百姓颁发“招贤令”。

但凡有一技之长,可与国裨益者,皆可授于官职曰“能”。

以食朝廷奉禄为激励,让他们为国专司各职。

如善于牧马者,可称为“牧能”,如善于养蚕者,可谓之“蚕能”,等等。

其二,再设“佐才馆”。

不论出身,无念门第,对或有施政牧民之才,抑或者是寒门出身而仕途无门者,考校才学后可授予官职,成为大汉僚佐。

且拾遗之策,不仅于巴蜀之地。

乃是遣细作大举入逆魏治下之地宣扬,取此消彼长之利。

毕竟,如今的逆魏已然实施“九品中正制”,抡才典士已经带上了门第的局限。

无数微末出身的良才,在逆魏治下若想出仕,只能选择邀名于世等待官府征辟,抑或者是自荐于各豪门权贵充任门生。

若是大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