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很多年之后,赫连宁霜仍旧会想起自己正式就职的那一天,蒋永和,那个和善的长者,安华国的首席祭司、他的岳丈大人,将象征着行使神权的绶带系在了他的身上,并在神像面前对为这名后进者虔诚地祈福,为他估测运势。
估测的结果,却几乎让二人同时大惊失色。“预言簿”上清清楚楚地记述着:赫连宁霜将会因自己的至爱之人而丧生。
此时,赫连宁霜还天真地认为自己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发自内心地爱上碧水,并且为了保护她而牺牲。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真正所爱的,不是蒋碧水,也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人,而是所有的安华人民,而让自己的生命走向尽头的,也正是他们。
成为祭司之后,赫连宁霜在一次次的迎神活动之中渐渐的明白,安华国人对于神祇的崇拜与信仰,已经几乎到了一种痴狂的地步,若是向他们推行无神论,恐怕无人会听,无人会信,甚至还会为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自己身为神职人员,作为安华人民所信奉的直接对象,作为神在人间的化身,自然拥有着极高的权威和公信力。况且,神祇是不会和普通人直接沟通祭司就成为了二者间的一座桥梁。
因此,他有着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这样一来,赫连宁霜若是想假借神语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自然也是游刃有余。
在进入政界之后,赫连宁霜尝试着去寻找一条真正适合此时安华国局势和基本国情的救国道路,从而改变这个落后而饱受欺凌的悲惨现状。
从在永绪国留学的经历当中,从对发展情况的反思当中,他清楚了自己缺少了什么,以及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最终,他决定通过科技振兴国家,依靠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发展工业,从而脱离这个负穷而落后的局面。
作为蒋永和最信任的下属和女婿,赫连宁霜在众多神职人员当中也已经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于是,他在曰复一日的礼拜活动之中,开始在传递神言的过程之中,夹带了一些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开始向安华国的人民推行一些科学进步的思想,却唯独不会否认神的存在。
在赫连宁霜的权威之下,不知其本的百姓们对其的一切言语深信不疑,连同王宫里那群吃干饭的大臣、各学堂的总管和教监,都误将其当作真正的神言,在这样一个神权大于王权的国家当中,一切荒唐的事情似乎都显得合情合理。
于是,在"神言”的影响之下,安华国从永绪、陵山、扶月、落英等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开始在首都长宁城建设了这个国家的第一座工厂,成功拉开了工业化的序幕。
并且,赫连宁霜也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他领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吸取永绪国的教育经验,将传统的旧式学堂改造成新式的学校,并且引进大量的外国教辅资料和古今名著,用于充实这群“祖国未来”的见闻和思想,让他们能够对国家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那之后,一切似乎都在以一种极益缓慢的趋势向一种积极的方向发展,人们接受了科学的思想,却根本不干扰他们信仰神祇,这一点也让赫连宁霜更加坚信自己当初假借神言的作法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随着一座座工厂的建成,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齿轮与轴承日夜不停地转动着,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煤炭驱动的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红砖砌成的烟囱一刻不停歇地喷涌出滚滚的浓烟,将原本蓝宝石般的天空熏染成独属于工业时代的灰黑色。大块大块的矿石从爆炸之中运出深山,在高炉当中熔化成钢铁的琼浆,凝固成坚不可摧的冷冽寒锋。一切,都在宁霜所愿而顺利进展着。
1929年,蒋永和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九岁,赫连宁霜作为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成为了继任的首席祭司、安华国实际意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此时的安华国,虽然已经没有几年前那么落后和贫穷,但发展仍旧不太尽如人意——工业水平,充其量和八、九十年前的永绪国差不太多,虽然陵山国的工业发展也一般,但他们气候温和湿润,矿产资源丰富,商贸繁荣,国民富裕。而自己和他们相比,简直可以说什么也不是。
这时,赫连宁霜独揽大权之后,总思量着做出一些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仍是不愿否认所谓神学,虽然他实际上并不信奉神祇,但至少,他的权威,他的名望,他的地位,都是因“神”而成。
所以,他不愿打破这个谎言,他害怕失去人民的支持与崇拜,害怕自己未尽的事业半途而废。
但是,他逐渐地发觉,住在王宫里的安华国君似乎有那么一点碍事,尤其是自己继任之后,国君有意因自己年纪太小而轻慢对待他,甚至考虑过撤回或削减他的权力,这就让赫连宁霜有了十足的戒备之心。
于是,他打算继续利用自己的神权再次动起民众的情绪,从而将这位碍事的君王彻底给“扫地出门”。
在那之前,他所有的政治主张都是为了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