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国,长宁市,国会大厦。
赫连宁霜略显颓废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目光松散地望向窗外一片灰暗的景象。
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原,安华民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艰难地生活着。
后来,王室覆灭,总理上任,工业迅速发展,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就这样建成了。
然而,现在的这座城市已基本上变作了一座空城,人迹稀少的街巷之中只剩下不停呼啸着的风声。
战争的失利,穷兵黜武的错误方针,已经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苦不堪言了。
此刻,赫连宁霜已经意识到,除了自己至亲的妻子儿女以及那些愿意至死跟从自己的忠诚者之外,他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支持与信任。
他的人设已经彻底崩塌他设下的谎言也已被绝望的安华人民给识破和揭穿。
现在的他,已不再是建国伊始的那个救苦脱难的神明,在百姓哀怨的内心中,他分明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历史罪人,甚至比传说中以幼童为食的狐妖更加可怕可恨。
在这样的时局之下,赫连宁霜的统治地位已变得笈笈可危,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在那些旗帜鲜明的反对者之中,有一个广有名望的小领导者,叫做孙君然,他只有十九岁,曾是神殿里主管满月之夜祈福的祭司,很受安华百姓们的尊重和景仰。
这位孙君然先生,从生下来就和别人不太一样,不但皮肤比一般的孩子白皙,连头发和眉毛也都是雪一样的白色,他的父母一开始很是害怕,担心这是个什么不详之兆,就连忙将他送到神殿当中,请教当时还健在的首席祭司蒋永和,寻求一个解救他们的方法。
而当时的蒋永和一见到这个孩子,立既即显露出万分惊异的神色,德高望重的他竟走下神台,跪在了地上,对着这对年轻夫妇拜了两次,弄得他们手足无措。
“此子容貌异于常人,肤发皆白,应是司月之神下凡,是我们安华国天大的吉兆啊!”
随后,蒋永和就将孙君然收养在神殿之中,嘱托自己的女儿好生照顾他,并且给了这对夫妻大量的钱粮补助,还为他们修建了新屋。
孙君然从小离开父母,寄住在神殿之中,受到万千安华民众的崇拜敬仰,过着王公贵族一般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且和总理的几个孩子一同长大。
然而,生活在崇拜中的孙君然却并不喜欢这样看似无忧无虑的日子,甚至几度想着逃离现状。
接受过外来新式教育的他,根本不相信人们口中所谓神明的存在,在他眼中,那些对神明虔诚信仰的人都实在是无聊并且愚昧至极。
并且,他认为人们崇拜的只是他身体中那个虚无缥缈的神明,而不是他本身。
人们虚伪的拥护并没有让孙君然安于现状,反而助长了他独立和反抗的决心。
在他看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司月神君下凡,他只是他自己,只是一个和其他人没多大区别的普通人而已。
从小生活在神殿里,孙君然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利,他只是一个被当权者绑缚在庙堂之上的“物件”,甚至随时都可以被抛弃。
在孙君然十二岁那年,安华国与陵山国之间的战争爆发了,到了1939年,很多和他同样年龄的孩子都被强制送往了战场,他和神殿中的其他祭司由于身为神职人员免受征召,才得以逃过一劫。
到了1945年,19岁的孙君然再也无法忍受总理的残酷暴行,纵使他对自己视若已出,但那不过是赫连宁霜为了巩固民心,控制思想的常用手段罢了。
并且,现在的局势之下赫连宁霜的“神言论”已经趋进于支离破碎,这也让孙君然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他有了反抗的机会,他应该争取属于自己的人生。
孙君然并没有静嘉玉瑾等人的高尚思想,他的觉悟并不支持他考虑人民的命运,他是一个极其强烈的自我主义者,但他并不利己,也不自私,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被控制在图圈之中的人生。
因此,他领导人民进行奋起反抗时,也并不是为了什么和平与幸福,他只是想让每一个人都能主率自己的命运,拥有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出发点显然过于理想和单纯,但在这样复杂而混乱的国情局势之下,孙君然的思想与行为仍然产生了重要的正面影响。
1945年4月19日,孙君然领导着长宁城中为数不多的百姓进行了反对总理统治的抵抗运动。
人民渴望和平,君然渴望独立,他们都不愿在这样的时局之中一直苟且下去了。
“我们的人生,应当属于我们自己,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
虽然城中的百姓已经寥寥无已,且大多数都是些老弱病残和从陵山国撤回的失意而颓废的士兵,但当反抗的意志变得足够强烈时,人民的信念也会变得异常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