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安南的历史!
(1530年,清化人黎意自称后黎朝宗室的外孙,在椰州起兵,宣布恢复黎昭宗的光绍年号。后黎朝遗臣纷纷投奔其麾下,短短旬月之间各郡县纷纷响应,兵至数万人,屯兵马漆江。太上皇莫登庸亲自征讨,但屡战屡败,只得退回升龙,留太师麟国公莫国桢防御。莫国桢退守宋江。
黎意的势力越来越大,攻入了西都城。莫登瀛得知此事,率军亲征,与莫国桢合兵击之,被黎意大败。此时黎意声名大振,退往椰州享乐。莫国桢得知黎意无备,率师偷袭,将其擒获,车裂于升龙。黎意的残部逃往哀牢投奔阮淦,使阮淦势力得到壮大;同时阮淦找到了一位名叫黎维宁的人,自称是黎昭宗之子,将其立为皇帝,试图让其归国复位。
莫登庸夺位后,身为后黎朝旧臣的武文渊,“以登庸之乱,出据宣光”,拥兵万人,意图打击莫朝,并于1537年向大明朝求助,希望明兵南下,自己便“率弟侄武子陵等屯石泷关以从,因号召国中义士,登庸可破也”,最终达到其“正名分之乖违”的目的。
武氏效忠故主的举动,得到后黎朝的认同。据越南史籍所载,武氏的领导人物武文密,在后黎朝偏安清化期间“率兵从义,累有功劳,先朝仍镇宣光地方,许以世守传袭”,称号为“宣光安北营嘉国公武文密”。有历史学家称其为宣光或隆平朝。武文密的儿子武公纪继承职位后,称“太傅仁郡公”,并跟父亲一样,“并能继承先志,恪修臣职”。后来更获黎廷授以“右相”的官衔。在对莫战事上,武氏亦曾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如1551年时,后黎朝大臣郑检策动攻莫,武文密亦有参与,更一度“进迫京师(升龙)。莫福源奔金城”。1578年农历十月,莫军攻打武氏的根据地宣光、兴化等地,武公纪便“纵兵大战,莫兵败绩而还”。
此时的安南莫、后黎、占城、隆平四方并立
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后黎朝重返升龙。此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此一局面。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对峙期间,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见郑检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顺化,时为1558年。阮淦在顺化积极经营,争取人心,到日后发展成“阮主”政权。及后于1593年至1600年期间,阮潢协助郑松扫荡莫氏势力,但仍被郑松所忌,适值朝中官员纷纷征讨郑松,阮潢乃向郑松诈称协助讨贼,乘机返回顺化,派军把守广南,控制南方。阮潢又将女儿嫁给郑松之子郑梉,结成姻亲,寻求和好,但郑阮对峙之局已形成。
郑阮两派在1627年至1672年期间进行了七次交战。第一次的1627年、第二次1630─1633年、第三次1635─1643年,及第四次1648年的交战,为郑主策动南征,但都被方阮主击退。其后阮主发动第五次交战1655─1660年,反击郑主,阮军一度夺取兰江以南的奇华、石河等七县,郑氏将领郑根等奋力抵抗,收复失地。第六次交战1661─1662年中,郑主郑柞挟黎神宗南征,但未能获胜,粮尽而回。第七次交战1672年,郑主再挟黎嘉宗皇帝南下,但始终未能攻灭阮氏。最终,双方划定江为界,郑阮各管一方之局遂定,史称“自是南北弭兵”(也就是南北和平停休战)。
北方郑主及南方阮主均致力经营其割据地。郑主为求兵源稳定,采“优兵”和“一兵制”抽调兵丁,分别防守京师升龙及各镇,是为郑氏重要基石。在官制、刑律方面依照后黎朝制度调整而成。在教育上仍重儒学,重定科举规则,并特设“武学堂”。经济方面按唐朝租庸调法而加以斟酌修改,另又开设多种税项,开采矿产,铸造货币,统一度量衡。郑氏又肃清北部的割据势力,1677年,高平割据者莫元清参与吴三桂反晶,郑氏趁其不暇袭取高平。与此同时,宣光镇守将武公俊作乱,“一方之民为之骚动”。在18世纪,北部有多次反郑事件,起事者包括后黎朝宗室、朝臣、农民等等,但都被郑主所平。在对外方面,郑主与取代明朝的晶朝建立宗藩关系,双方在1660年开始互派使节,郑主派使赴晶朝贡,晶廷册封黎氏君主为“安南国王”。其后双方持续友好,晶朝康麻子,工作狂,印章兄,诸帝,先后赠送“忠孝守邦”、“日南世祚”、“南交屏翰”的题字及扁额给黎氏朝廷,以示重视对安关系。
南方阮主创设自身的统治架构。其政权有“三司”(差司、将臣吏司、令史司)及知县知府等官署;阮主设立科举,并亲自主持;建立武备力量,整顿军队,设大炮铸造厂、射击场等架构;设立赋税、矿税、进出口税等,以维持阮主财政[12]。对外方面,阮氏政权在炎南半岛扩张,于1697年掠取占人所余土地,设平顺府 ,占城国至此灭亡。1698年,阮将阮有镜夺取高棉辖下的湄公河三角洲,设置嘉定府以作统治,西贡(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