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人权是渴望被“爱”,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追求幸福的关键。人始终是大自然中的群居动物,人必须要考虑他人,如果一个人渴望得到爱,那就该想得到其他人都渴望被爱,如果不想没有理由地去爱别人,那也应该考虑到没人会没有理由地去爱你,也就不能要求别人没有理由地爱你,但可以去赢得别人的爱,而虚伪的不真诚的欺骗手段注定会伤害别人,而且注定会被拆穿,这样的人也不值得爱并且终将会自食恶果,不被爱也不会爱,正确的方法是不断修炼自己,去给予爱然后被爱,坚持下去终会遇到同频的人,然后长长久久,所谓“我为人人”,(幸运的话,遇到同频的人,让爱与被爱同时发生)终将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当然,由于人们的生理结构存在差异(不仅是指不同性别,也指同一性别的群体依旧存在差异,所以我们不讲男女只论雄雌)、所处的社会环境或者说外部条件也不同,人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某种程度上说,“存在即合理”,任何时候都要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不放弃自己,没有生命,就什么都没了。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告诫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理解差异,开放包容,关键时候要学会渡己,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必要时候寻求帮助。不用担心不够幸运,实现不了“爱”与“被爱”同时发生,因为大自然在生物身上放了秘密钥匙——雌雄激素,不管早晚,总会有同频的人出现在,当然,选择再次交付真心也需要承担心碎的风险,所以我们常说,爱是“勇敢”者的“游戏”,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要被伤害多少次才能恰好能够遇到“本身就很好的人” ,相互坦诚并信任 。希望我们都能在认清世界之后,选择依旧热爱生活,有继续冒险的勇气。如果没有,也希望你能够坚守初心,良善未泯。
人类世界从来都是一体 ,这是自然法则,我们化悲愤为动力,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纠正不良风气,捍卫人间正义,实现人的共同幸福。
真正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并不断实践,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顺应自然,才能永续发展,协调共生。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教育?为什么我们要创造文字?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沟通,“语言”也许容易被激素控制着冲动着,但文字更加“冷血”(这里是指冷静”),翻译的作用,是我们要实现不同种群的人的沟通,我们的“外交” (这里是指“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是狭义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从来不是“征服”,不是“同化”,而是尊重差异,寻求“共鸣”。万物互“联”(这里是指万事万物都联系在一起,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联系),合作与竞争并存,但真正的竞争从来都是正和博弈(之所以为“正”,不只是“多”,而是指“正确”),只有思想局限的人,没有“成熟”的人才会搞“零和博弈”(“零”是指“无”,也将什么都会消失覆灭)。人们的文字各异,但思想从来“合”在一起。
世界是复杂的,“矛盾着”的,但不是“冲突”着的、也不该对立着。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人们依旧感到痛苦?为什么实践美好良善也依旧感到痛苦?为什么“尚善”常常陨落?因为观念上层建筑发展了,政治上层建筑还没有及时跟上,复杂不意味着颠倒善恶,法律应该保护善者。
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吗?不,我们始终追求幸福,幸福不是单纯的“开心”“快乐”的情绪,而是不断感受痛苦与快乐后不断释然,达到个体内部的协调与舒畅,并最终实现万物整体的协调,我们常常说世界太“玄”了,但人们不知道的是,“玄”就是客观存在的,是规律,是“科学”,“朝花夕拾”本就指“坚守本心”。这世界的人很多,人们文字不“通”,所以常常误解古人所说的话。大道至简,万物归一,俗话说——“不听“老”(古人,好人,都是一样的)人言,吃亏在眼前”。
“空谈”(只说不做)误国,"实干"(不仅要说更要做,只说就是空谈,只做就容易被伤害)兴邦。活着,先渡己,而后渡人,然后一起拯救世界。我们不想灭亡,所以我们“抱团取暖”,爱“己”爱“人”(狭义上是人类内部关系上,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广义上是在自然界指要爱人类,也要爱除人类之外的万物)。